随着秋季学期的临近,北京市的中小学即将经历一场重要变革

 

图片[1]-随着秋季学期的临近,北京市的中小学即将经历一场重要变革-恩菲资源分享网

随着秋季学期的脚步渐近,北京市的中小学即将迎来《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地方课程纲要(试行)(2025年版)》的发布,这一纲要的出台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段,将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保证人工智能教育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市教委强调,中小学必须全面开设并充足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并将课程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这一要求反映了教育部门对人工智能教育的高度重视,并预示着学生在人工智能学习上的表现将成为衡量其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

在课程实施层面,除了开设独立的通识课程外,还将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中小学将尝试采用情境化、项目式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人工智能元素整合到其他学科教学中。这种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和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例如,在数学课上,学生可能通过编程来处理实际问题;在科学课上,则可能使用人工智能来模拟实验过程。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资源整合是课程的另一亮点。北京将充分利用其科技创新资源,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的资源,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联合体。人工智能实验室、体验馆和综合展厅等资源将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这种家校社协同的模式将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场景和实践机会,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同样至关重要。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将重视能力的发展变化。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表现,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这一评价体系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激发学习动力。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全面推广是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也是对社会未来需求的积极回应。这一举措将为北京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宝贵的经验。随着课程的逐步推进,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这一新课程中受益,更好地适应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我们期待这一课程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我国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