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3日的午后,德阳五中高中部的一棵树荫下,身高达到1米96的周子聪缓缓弯腰,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个信封。

 

在7月13日的午后,德阳五中高中部的一棵树荫下,身高达到1米96的周子聪缓缓弯腰,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个信封。当他的指尖触及那硬纸壳时,他的喉结不自觉地动了一下。

信封上那四个醒目的金色“清华大学”字样,显得比一旁的康乃馨更加耀眼。

图片[1]-在7月13日的午后,德阳五中高中部的一棵树荫下,身高达到1米96的周子聪缓缓弯腰,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个信封。-恩菲资源分享网

他紧紧握住那根红丝带,缓缓地将其抽出,立体的清华门随即弹起。门楣上“清华园”三个字在阳光下闪耀着烫金的光芒,刺得他眼睛有些酸涩。

妈妈手持手机,对着他的侧脸拍照,他突然转过头,笑着问:“妈妈,我记得我小时候拆玩具可没这么慢,今天怎么手抖了呢?”妈妈没有回答,只是用手指在屏幕上轻轻一点,保存下了他灿烂的笑容。

邮政员递给他一张准考证照片,那是初三时的他,寸头圆脸,比现在矮了不少。

“已经核对过三次了,周子聪同学,确认无误。”递过鲜花时,花瓣轻轻触碰到了他手腕上那羽毛球拍的印记——那是去年运动会决赛时留下的。

班主任苏忠建站在树后,手中拿着他的拉丁舞鞋,黑色的鞋跟已经磨得平整:“去年拉丁舞比赛中,你获得了市三等奖,就是穿着这双鞋跳完的,袜子都磨破了。”苏忠建说,周子聪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他却是最能坚持的——疫情期间,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在阳台上背单词,“我路过他家楼下,看到他站在那里,嗓子都哑了还在念,就像一只小公鸡。”

图片[2]-在7月13日的午后,德阳五中高中部的一棵树荫下,身高达到1米96的周子聪缓缓弯腰,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个信封。-恩菲资源分享网

周俊所持的笔记本,封面为深蓝色,边缘已微微卷起:“自他小学三年级起便开始记录课堂要点,这本子如今已比我手中的字典还要厚。”周俊从未强迫他完成额外作业,只是每晚陪伴他阅读半小时。周子聪在小学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对苹果为何从树上落下而非飞向天空感到好奇,周俊便鼓励他自己查阅资料。之后,他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想成为科学家,研究引力的愿望。

周子聪以681分的高分,通过强基计划成功考入清华大学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他选择此专业,是出于对事物本质的好奇,例如探究羽毛球为何会旋转,以及拉丁舞步如何保持平衡。

班主任评价周子聪不仅是个书呆子,他还在运动会上帮助同学搬水,在班会课上表演拉丁舞。他的朋友圈一半是关于解题难题的抱怨,另一半则是打羽毛球的视频,显得比其他同学更加生动活泼。

众多家长向苏忠建询问,如何能培养出像周子聪一样考入清华的孩子。

图片[3]-在7月13日的午后,德阳五中高中部的一棵树荫下,身高达到1米96的周子聪缓缓弯腰,从邮递员手中接过一个信封。-恩菲资源分享网

苏忠建表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关键在于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步伐。他举例说:“周子聪总是每天十点半按时睡觉,六点钟起床,从未有过熬夜的情况。他这样说道:‘睡眠是学习的动力,没有能量又怎能前行。’”他的父亲补充道:“我们没有给他施加压力,只是让他明白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就像打羽毛球一样,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自己勤加练习。”

当周子聪接过录取通知书时,他的手微微颤抖,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坦言,这并非终点,而是十年积累的习惯所开启的新起点。“我将在清华园等待学弟学妹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这是正确的选择。”他对着镜头挥舞着胜利的手势,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通知书上,而“清华门”的影子则覆盖了他的旧球鞋——鞋边已经磨损,那是他打羽毛球时留下的痕迹。

周子聪的录取通知书不仅仅是一张纸,它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培养的习惯以及浓厚的兴趣所共同铸就的通行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