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空军前将领哈立德·奇什蒂表示:若印度先得苏-57E,巴将弃购歼-35,并索要歼-20

购量同比增长16%的背景下,巴空军前准将哈立德·奇什蒂公开发表言论,称若印度率先获得苏-57E,巴基斯坦将直接放弃购买歼-35。

此将领进一步提出要求,希望获得歼-20。需注意的是,中国的现役歼-20被视为“不可出售”的产品。

巴基斯坦从“满足需求”转变为“追求最佳”,其背后的动机远不止于“装备升级”那么简单。

 

强烈声明

坦白讲,巴基斯坦此番的诉求确实令人感到震惊。

奇什蒂准将并非泛泛之辈,他在巴基斯坦空军服役长达数十年,从驾驶F-6战机直至现今的歼-10C,亲历了巴空军现代化的全过程。

 

这位资深人士所言并非无根据。回顾2025年5月印巴边境的冲突,巴基斯坦空军在空中交战时,得益于中国生产的歼-10C和JF-17战斗机,成功占据了上风。

然而,印度的最新动态已令巴基斯坦方面感到不安。

 

俄罗斯提出的对印度的条件极具吸引力:不仅提供出口苏-57E战斗机,还承诺提供高达40%的本土化生产权限,并且保证在3至4年内交付首批飞机。

对于长期在技术方面受限的印度而言,这无疑是一个从天而降的绝佳机会。

图片[1]-巴空军前将领哈立德·奇什蒂表示:若印度先得苏-57E,巴将弃购歼-35,并索要歼-20-恩菲资源分享网

奇什蒂准将的言论揭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在各大国间的竞争格局中,小国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巴基斯坦既不具备美国的技术优势,也缺乏俄罗斯坚实的工业基础,因此不得不依赖盟友来保持军事上的平衡。

在技术层面,歼-20无疑是亚洲地区最先进的第五代战斗机。它不仅拥有卓越的隐身特性,还具备强大的超视距作战能力。尤为关键的是,中国已经部署了320架歼-20,其技术成熟度和生产能力均不存在问题。

图片[2]-巴空军前将领哈立德·奇什蒂表示:若印度先得苏-57E,巴将弃购歼-35,并索要歼-20-恩菲资源分享网

技术对比分析

探讨巴基斯坦为何放弃引进歼-35,其中涉及的技术层面颇为复杂。尽管歼-35作为一款中型五代战斗机表现卓越,但在面对苏-57E这款重型战斗机时,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通过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窥见其中的差异。歼-35的最大航程约为2000公里,携弹量可达6吨;相比之下,苏-57E的航程高达3500公里,携弹量更是达到了7.4吨。在复杂多变的南亚地形中,航程和携弹量的优势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然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值得注意。尽管苏-57E具备较大的载弹量和较长的航程,但其雷达反射截面却成为了一个显著的缺陷。据公开资料显示,苏-57E的雷达反射截面约为0.5平方米,而歼-35的雷达反射截面仅为0.01平方米。这表明在雷达显示屏上,苏-57E的可见度是歼-35的50倍之多!

此外,2025年印度航展上,苏-57E展示的样机被细心的观察者发现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如机身面板错位、紧固件不统一以及武器舱门无法完全闭合等。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俄罗斯制造工艺的质疑。

 

与歼-20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性能表现显得相当稳定。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来,歼-20不仅未曾遭遇重大技术故障,其生产效率亦持续上升。当前年产量约为60架,这一数字充分彰显了中国在第五代战斗机制造领域的成熟与强大实力。

从作战体系的角度审视,歼-20还具有一项显著优势:它能够与中国整个作战体系实现无障碍整合。包括空警-500预警机、歼-16电子战飞机以及各类导弹武器,巴基斯坦已拥有或即将装备这些装备。这种“一站式解决方案”并非所有国家都能提供。

 

小国谋略

奇什蒂准将的言论看似是在寻求装备支持,实则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布局。尽管巴基斯坦国土面积有限,但在国际大国的角力中,它展现出了非凡的生存智慧。

观察近期的事态变化,便可窥见一斑。美国突然对巴基斯坦表现出友好姿态:特朗普总统称赞巴陆军总司令在避免核战争方面有功,五角大楼高层与巴空军司令进行私密会谈,并取消了对其29%的关税。美国提出的条件十分明确:巴基斯坦应放弃购买中国制造的战机,转而购买美制的F-16升级套件。

 

巴基斯坦目前正采取一种“骑墙策略”:借助中国提供的战机来促使美国降低价格,同时利用美国的报价来争取中国的折扣。这种做法虽然看似投机取巧,但对于一个正面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追讨债务、军费预算紧张的国家而言,这无疑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奇什蒂表态不久后,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阿西夫突然转变立场,否认了即将采购歼-35的消息。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背后,实际上反映了一种高明的战略考量。

 

历史表明,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技术支持,直至当前的JF-17联合研发项目,中巴在军工领域的合作已累积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坚实基础。这种建立在长期信任之上的关系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形成的。

此外,中国在军售方面的政策颇具人性化。与美国的政治附加条件不同,中国更重视与合作伙伴的长期合作关系。在本次歼-35战斗机采购中,中方提供了高达50%的折扣以及分期付款的便利条件。

 

然而,歼-20作为中国的一件“镇国之宝”,其出口政策相当严格。类似地,美国的F-22战斗机也是一样,这类尖端装备含有核心技术的机密,因此不会轻易对外泄露。除非中国自己步入第六代战机的时代,否则歼-20在短期内不太可能放宽出口限制。

在现实考量与未来趋势方面,对于巴基斯坦寻求歼-20的愿望,虽然理想美好,但现实却较为残酷。这并非意味着技术上不可行,而是因为涉及的种种因素过于复杂。

 

首先,产能限制是一个关键因素。中国空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装备更新,对歼-20的需求量极为庞大。根据公开资料,中国计划装备400至500架歼-20,而目前进度仅完成了大约三分之二。在自身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对外出口歼-20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其次,技术保密的考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歼-20作为中国最尖端的战斗机,其众多技术细节均属于高度机密。一旦出口,这些技术可能被其他国家获取,甚至有可能通过某些途径落入敌方手中。这种潜在的风险,是任何负责任的国家都不愿意轻易承担的。

 

进一步探讨维护保障的挑战。作为一款尖端装备,歼-20对维护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从飞行员的培训到地面维护,从零部件的补给到软件的更新,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完备的系统来支持。目前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是否能够满足这些要求,仍然是一个疑问。

然而,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巴基斯坦提出这样的要求并非全无根据。鉴于印度可能获得苏-57E的潜在威胁,巴基斯坦确实需要一种能够与之匹敌的装备。如果歼-35无法有效应对苏-57E,那么寻求更高水平的替代方案也是情理之中的选择。

 

观察未来走向,第五代战斗机的传播已成为无法改变的趋势。美国的F-35已向多个盟友国家出口,俄罗斯的苏-57E也在积极寻求潜在买家。在此背景下,若中国持续拒绝出口歼-20,或许会在国际军火交易市场中错失某些机遇。

即便中国开始考虑出口歼-20,其出口版本无疑将简化。类似F-35的出口版与美军自用版存在差异,出口版的歼-20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也会有所保留。这样的做法既有助于保护核心机密,又能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

 

令人关注的是,我国已着手开展第六代战机的研发工作。据预测,到2024年底,第六代战机的原型机或将实现首次飞行。若第六代战机在未来数年内实现批量部署,歼-20的出口策略或有所调整。

毕竟,一旦拥有了更高级别的装备,原先的“国宝级”武器便不再那么关键。

 

结论

尽管巴基斯坦对“歼-20梦”抱有憧憬,这一愿景颇具吸引力,然而现代战争的较量并非仅限于单一装备,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

在南亚地区的军备竞赛中,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下去,但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作战体系的对抗能力,而非单一明星装备的性能。

面对技术代差的潜在威胁,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是坚持推进歼-35项目,还是继续争取引进歼-20,这成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